鄉村振興誤區之一“樣板化”
誤區一、鄉村“樣板工程”:易淪為“面子工程”“爛尾工程”
1.示范點、產業園、特色鎮:
鄉村振興看“樣板”?
江西某縣一個村莊內,假山、石橋、廊道、花壇、護欄、涼亭、廣場、停車場、公共衛生間、污水處理設施等一應俱全,人居環境媲美城市優質小區。“這是我們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的一個示范點,共投入1200多萬元,還專門聘請了北京一家規劃機構設計。”當地鄉鎮負責人說。
“一個鄉鎮一般只能搞一到兩個點。”該縣縣長坦言,當地共有自然村2000多個,不可能每個村都按照這么高的標準打造。
為彰顯“村容整潔”,個別村落被如此精心塑造成示范點,而在另一些地方,鄉村“產業興旺”被刻意標識為一個個產業園區。在一些地方主政者看來,產業園區多,鄉村振興自然“差不了”。
貴州某縣擁有8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在全省位列前茅。該縣下面的鄉鎮又建有“園中園”,糧油、蔬菜、畜禽、水產等各類產業項目充塞其間,近20個鄉鎮僅有2個沒有農業示范園區覆蓋。“目前可以說,村村都有大工地。”一名鄉鎮負責人說。
“如果發展不科學,大上項目問題會比較多。”當地干部透露,該縣“攤子鋪得大”,近年來農業產量雖有提升,但產地分散,加工能力匱乏,農產品供給大而不強,農業生產利潤率降低。
“產業”不夠,“特色”來湊。欠缺農業自然稟賦和比較優勢的一些地方,則熱衷打造特色小鎮,速成特色樣板。
貴州一位鎮領導介紹,鎮里正在規劃建設一個能容納5萬人左右的特色小鎮。實際上,這個鎮目前的總人口才4萬多人,并且當地的小城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在貴州北部,距離縣城相對偏遠的某鄉鎮,正規劃打造一個與五臺山、青城山、峨眉山、梵凈山等媲美的4A級景區。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說,當地著手建設“百園之鎮”,兩年之內的目標是100個山地公園。為一睹這“世界級名山”,記者驅車從縣城出發,約一小時的山區公路,坡陡彎急。一路上可見當地村莊為響應鄉村旅游發展的號召,處處開工,大搞開發。
2.“樣板化”流于“同質化”:“鋪攤子”易變“爛攤子”
鄉村振興并不是不需要示范或樣板帶動。但有的鄉鎮看到別的地方樹立樣板,為避免“矮人一頭”,不顧自身條件,“硬著頭皮也要上”,項目攤子也越鋪越大。其中“樣板化”流于“同質化”、“鋪攤子”易變“爛攤子”的風險不可不警惕。
記者走訪一些鄉鎮建設項目發現,不少村莊的民居和街道風格統一,樣式造型設計思維單一。走在街道上,大都有刻意打造出來的古風古韻的店鋪,很少正常營業,門庭冷落。
在河南一個傳統農業村,記者看到了一個扶貧“樣板工程”未成形即遭廢棄的景象。剛剛修建的扶貧車間,除了幾臺縫紉機和堆著的布袋子,空無一人。
“這個扶貧車間是為了就近解決農民就業問題,而直接復制別處經驗建設的。”該村駐村書記介紹,扶貧車間用于村里留守婦女閑時制作布袋,但是由于沒有開拓出真正的市場,幫扶性訂單結束后出現了“活跟不上”的問題。群眾不賺錢,干了一段時間紛紛離開,大家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打擊。
這種沒有市場、沒有成熟工序、沒有健全管理機制,只是照抄照搬別村經驗的項目工程,并沒有如愿成為“樣板工程”。而前期投入很大、已經樹起來的一些“樣板工程”同樣潛伏著不小的風險。
為快速推進鄉村振興,有些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將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作為重要抓手,有的統一要求推進土地流轉,大搞項目,強力招入企業、大戶流轉土地。部分鄉鎮只注重引入項目,并沒有做好相關項目的長期培育、整體配套、市場開發等工作,進入的農業企業和工商資本一旦面臨市場困境,就可能出現企業或大戶卷鋪蓋走人,留下項目“爛攤子”。
河南某縣一家酒業制造企業與當地合作社和農民簽訂了高粱種植協議,農民種植的高粱成熟后,企業組織收割工作,并承擔收購、加工、儲運及銷售。然而,由于近年來酒業行業整體形勢變差,企業出現了資金困難,不兌現責任。成熟的高粱在地里沒有人收割,農民即便自己收割了,也不知道去哪里銷售,農民權益受到侵害。
湖北西部的一個村圍繞鄉村旅游布局發展采摘產業項目,是當地一個較為富裕的明星村,然而光鮮之下亦有隱憂。2017年當地葡萄滯銷,引發上訪。“幾年前,村里動員大家種葡萄,農戶都很積極,但也擔心都種葡萄將來賣給哪個。村干部說賣給游客。2017年葡萄多了,賣不出去,價格壓得很低,連工錢都掙不回來。”在這名村民小組長看來,這是粗放式開發項目的必然后果。
在湖南某村,六七百畝的良田而今長滿荒草。村民告訴記者,一位私企老板租用當地林地和耕地建起了一家綜合農莊。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以后,農莊生意一落千丈,老板欠了大量外債,2013年跳樓自殺,企業破產,這家農莊從此就人去樓空了。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為什么臺灣休閑農業會成功?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